不久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資訊發言人孟瑋吐露,家電領域已有6家龍頭公司自愿申報參加2023年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共申扔棄舊家電1700萬臺,約占全年廢棄拆解總量的20%。業內專家指出,廢舊家電回收公司難盈利、廢舊家電“汰舊換新”意識較弱成為大陸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建設的兩大難題。
六家公司自愿申報領軍企業發揮帶頭效用
據了解,為暢通廢舊家電回收促進家電更新消費,繼去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合伙印發《關于鼓勵家電加工公司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又宣布了《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家電生產企業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通知》,慢慢推進家電回收目標責任制的落實。
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資訊發言人孟瑋近期透露,已有海爾、格力、TCL、長虹、美的、海信等6家龍頭公司自愿申報參加2023年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共申報“四機”(電視機、電冰箱、空調、洗衣機)規范回收目標約1700萬臺,占國內家電終年扔棄拆解量的20%。
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這次自愿申報參加2023年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的六家公司都早已開展了家電回收相關業務。
比如,海爾已經搭建了全國性虛實結合的回收體系,截至今年4月,超過7.8萬臺電器經過海爾綠色回收平臺完成回收。美的打造的數字化綠色回收平臺,為用戶提供綠色便捷的家電換新渠道。長虹下屬子公司長虹格潤是一家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公司,已構建完整的廢舊電器集市四大網絡回收體系。截至2023年底,格力電器旗下珠海格力綠色再生資源有限企業已累計處置各類扔棄電器電子產品超3400萬臺(套)。TCL集團下屬的TCL環保從事扔棄電氣電子產品拆解處置業務等,占有惠州、天津、汕頭、黃岡四大無害化處理和加工廠家。海信也開展了“以舊換新”活動,利用銷售渠道網絡共同家電賣場開展“以舊換新”業務。
行業專家預計,家電龍頭企業的參與將帶動更多加工企業主動履行回收責任。
GfK中怡康大家電事業部總經理彭顯東在接受《國內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家電公司深度介入廢舊家電回收環節具備三大與眾不同:一是在舊家電的回收拆解流程中,家電公司可以與消費者進行對話,充分了解用戶的需求,進而供給更符合不同用戶使用要求的新產品;二是家電企業在天下范圍內具備較完善的售后服務網絡,該網絡在回收家電過程中可提供反向支撐;三是公司更了解家電產品的零部件價值,或者實行回收價值最大化,節約社會成本。
回收體系兩大難題亟待解決
記者在訊息中了解到,廢舊家電回收企業難盈利,以及廢舊家電“汰舊換新”意識較弱成為大陸廢舊家電回收體系建設面臨的兩大難題。
刻下國內采用加工者責任延伸制原則,經過向家電生產商、進口商征收處理費用,補貼給正規拆解處置公司,眼前共有5批109家處理公司入選扔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補貼公司名單。在保證廢舊家電回收暢通和規范發展工序中,拆解企業的盈利還未得到充分保障。
正在,中國向“四機一腦”加工公司每臺征收7元至13元,對拆解企業基金補貼每臺25元至100元。業內人士吐露,當前基金收支處于要緊不平衡狀態,同時基金匯款到賬存在滯后,這使得廢舊家電企業在賬面上表現為盈利,實際上卻沒有現金流,正規拆解企業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
近期央視報導稱,大陸廢舊家電拆解企業甚至還面臨成本倒掛的問題,例如一臺空調的回收價為470元,拆解回收后估值僅為420元,盈利與否取決于國家基金的補貼發放。
“減去稅收、資源、無害化、加工、運營等成本,我們的經營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加之基金補貼到賬存在滯后期,企業經營還需負重前行。”從事報廢電器電子回收的某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我國電子報》記者訊息時表示。
以舊換新早已成為家電行業的重大商機,家電產品能否到期退役成為家電行業能否強壯發展的主要因素。
在消費端,國內消費者對各種家電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的了解程度和接受度還有待提高。盡管大陸早已制定了《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行業標準,制度家電產品的安全使用年限在8-12年,然則用戶對此標準知之甚少。
“我國消費者在使用家電中存在大量超期服役的現象,很多大家電用戶在實際使用流程中存在‘不壞不換’的情況。”對此彭顯東建議,政府應通過出臺政策等方式引導家電回收拆解,提高用戶對老舊家電使用的認知水平,進而實行老舊家電的換代消費,推動內循環的發展。(記者王偉)